物流降本,運價已降無可降,這6大方向具有降本潛力
物流降本的6大著力點
7月10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“推動高質量發展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。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會上介紹,將組織開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專項行動,全力推進交通物流結構性、系統性、制度性、技術性、綜合性和經營性等六個方面的降本提質增效。
1、兩業融合,系統性降本
近年來,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,通過創新合作模式和組織方式,在物流業與制造業、商貿業、農業等產業之間形成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,提升制造業等產業的供應鏈物流水平。通過產業融合,打破企業邊界,從供應鏈鏈主企業向上下游延伸,覆蓋客戶的客戶、供應商的供應商,統籌優化物流資源配置和網絡設施布局,從物流業與制造業、商貿業的兩業融合向產業鏈供應鏈雙鏈融合邁進,降低供應鏈全鏈條物流成本。
2、物流服務模式創新,綜合性降本
當前,我國物流運行存在“單一環節成本低,全鏈條運行成本高”的矛盾。物流企業需要通過服務模式創新,逐步從單一的運輸、倉儲服務商→綜合物流服務商→供應鏈集成物流服務商轉型升級。通過資源整合、流程優化、組織協同來提升物流服務價值,增強專業化、社會化、網絡化物流服務能力,提供供應鏈一體化解決方案,平衡好降低成本與提升服務的關系,實現綜合物流成本最優。
3、多式聯運,結構性降本
近年來,運輸結構調整受到廣泛支持,大宗商品“公轉鐵”“公轉水”總體進展順利。但在具體的推進中還存在一些堵點,需要多式聯運規則、標準、制度持續統一、完善,培養高水平的多式聯運服務商,提高“一單到底”的全程履約服務能力。并提升數字化多式聯運管理水平,提高運力銜接、物流資源利用效率。
4、數智化轉型,技術性降本
近年來,物流數智化轉型在降本增效上顯示出極大的潛力。作為物流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,數智技術催生物流領域的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動能,推動線上線下物流資源整合,機械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設施設備,無人飛機、無人駕駛、無人配送、自動分揀系統、物流機器人等智能技術裝備的應用,將持續提高物流運行效率,為物流降本提供技術推動。
5、物流樞紐帶動產業集群,網絡化降本
目前,我國“通道+樞紐+網絡”的物流運行體系建設逐步完善,它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重要支撐。借助日趨完善的物流樞紐網絡,促進樞紐間通道貫通和網絡銜接,能夠增強區域物流競爭力和產業吸引力,通過物流集群帶動產業集群,培育物流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樞紐經濟。
6、規范物流市場,制度性降本
現代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統一開放、競爭有序的營商環境。通過聚焦制約物流業發展的堵點和卡點問題,規范物流市場準入,加強事中事后監管,深化物流領域市場化改革,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。推進減稅降費惠企,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,強化用地要素配置,便利城市貨車通行等,優化行業營商環境。并通過有效的管理和監督,確保物流降成本工作落實到位。
數字化平臺是供應鏈物流成本管控的關鍵
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《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戰略考量》文章中表示,降低物流成本整體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:一是職能物流成本最優階段。二是全程物流成本最優階段。三是供應鏈物流成本最優階段。并指出:目前,我國大部分企業仍處在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轉變的過程中,部分領先的制造企業、商貿企業、物流企業在逐步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型。從第一階段的“職能物流成本管理”到第二階段“全程物流成本管理”,乃至到第三階段的“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”,他們在成本控制目標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:一個是關注局部物流成本,一個是關注全程/全鏈物流成本。而造成這個差異的根源在于物流信息的割裂,導致物流環節/企業無法融入到整條供應鏈的物流需求中去,也就無法站在供應鏈層面進行整體的物流管理和調度,無法實現全鏈物流成本的控制。因此,搭建信息共享、業務協同的供應鏈平臺是解決供應鏈物流成本管控的關鍵。
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可以對需求采購、訂單處理、倉儲、物流等供應鏈各環節實現智能協同。以信息化手段控制、優化供需企業之間的信息流、物流和資金流,將供應商、制造商、銷售商等連成一體,增強供應鏈端到端的計劃、執行、控制能力,達到供應鏈物流的優化管理和成本控制。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,但它不是簡單降低物流價格,更不是擠壓各方利潤水平,而是通過效率提升、質量升級來創造降本新空間。隨著物流基礎設施、制度規則支撐的日趨完善,數字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,將推動物流業與生產制造、商貿、農業等產業實現兩業融合,通過數字化協同平臺,實現緊密的合作,和智能化資源匹配利用,用技術促進物流的系統性、綜合性、結構性降本。